当前位置:首页 > 同城头条 > 本地旅游 溧水渔歌 蒲塘桥的美丽传说正文

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png

溧水渔歌 蒲塘桥的美丽传说

投稿 本本2022-10-25 15:42:13 发布 来源: 作者: 阅读 评论 来顶一下

蒲塘桥

或许是因为溧水的水多,所以水上的桥大多很美,蒲塘桥是其中的一座。蒲塘桥是渔歌镇上的一座古老石桥,桥上的石柱子和桥下方的石兽首浮雕,都在印证这座桥所经历的沧桑。古桥九孔相连,又呈现出十足的霸气。远远望去,身处田野中的蒲塘桥,就这样寂寞且美丽着,任谁也想象不出其背后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也掂量不出其年代的久远。

 

古老九孔桥宁静且从容

从宽阔的公路拐进通往蒲塘桥的乡间小路时,还会让人怀疑,这空旷的田野怎么凭空生出一座古桥。既然是建于明代年间的古桥,留存到现代也应该被包装得富丽堂皇了吧。实则不然,蒲塘桥就那么静静地卧在田野之中,桥的两头都是田地,还有些农家种的蔬菜,桥两侧的缝隙上长出了野草,桥面石柱上也能看出风蚀的痕迹。但桥在安静的同时,很有气势,九孔相连跨过河岸,开阔的桥面可任人车自由穿梭,每个桥孔离水面都比较高,苏南、皖南、浙东由水阳、石臼湖南来的各类船舶鱼贯而过,再加上桥下清水河面的衬托,自有一种宁静从容的气质。桥上和桥头旁,都有钓鱼爱好者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高高长长的钓鱼竿就那么悬在那里,不知道钓的是鱼还是风景。

 

站在桥上看风景

因为桥长91.3米,净宽5.7米,通过桥的话,还会有小段时间边走边看风景。可以想象的是,夕阳西下的时候,站在桥上,可一览湖光掩映下的田园秀色,俯视桥下,可领略渔舟唱晚的水上风情。站在桥面上往下看的话,会留意到桥两侧下缘石各嵌列14只石兽首浮雕,与分水尖墩上脊顶上的石兽雕塑上下呼应,形成了一个威慑洪水恶流的群体。据讲,这是用来镇桥的。

而对于当地人来讲,蒲塘桥有个美丽的传说,说是明代弘治年间,当地有个书生名叫赵琪,此桥为其母祝寿而修建的,可是在修建的过程中积劳成疾,最终病死。赵家的两位女人历经几番波折,耗尽家产,最终才将桥修好。桥的九孔用意在于“九龙戏水”.由于它是赵家两代寡妇主持造成的,所以又叫作“寡妇桥”.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有记载的是,明正德十年溧水知县陈宪为表彰赵琪的义举,曾将蒲塘桥改名为尚义桥。

如果每年的农历三月下旬过来的话,还能赶上蒲塘桥庙会,体验当地的民俗,看大戏,据讲比春节还要热闹,而且这里的庙会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塘桥的美丽传说

       赵寡妇娘家姓傅,是溧水县理村的大户。嫁到赵家,本以为是门当户对的好亲,没想到三十六岁就守了寡,公婆也先后过世,家道就不抵从前啦。
       有年二月初八,赵寡妇上马家庙赶会,路过蒲塘河等摆渡,碰上了风雨,浑身打的稀潮。她就想:“要是蒲塘河上有座桥,这刻早到了马家庙,就不倒这个霉了!”她边走边盘算:我要是尽家当造座桥,积点德,比我守着这三间六进的空房子好啊!
       到马家庙烧香许愿时,旁边的妇女小声小气,深怕被人听见,唯独赵寡妇嘴里念出愿来。庙里菩萨晓得她要独家独人造桥了,变了股青烟上天禀告玉帝,玉帝就派张、鲁两班神仙去成全她。
       隔壁村上的瓦木石匠听说了,都到她家门口讲:“傅家佬,我还搭得上只手啧?”赵寡妇蛮高兴说:“来吧,人越多越好,就是工钱少点。”“不关事,你为十乡八邻着想,我们还计较工钱?”几天一过,一百多号工匠来讲过了。
       选好日子,大家商量造桥来。老师傅讲:“圩西埂河面窄,脚子容易下,少工。”看地势的讲:“这块顶多好造五拱桥。”五拱就五拱。哪晓得垛子刚造起来,一发桃花水就冲掉了。没办法,又换到上游姚家去造。看地势的讲:“这块河面宽,要造七个拱。”可七拱桥的垛子才砌好,又被蛟水冲掉了。
       这晚,赵寡妇做了个梦,梦见蛟水从上游蛇一样地游过来,到了蒲塘河这块,花花地分成了九股,青背白肚,跟九条小白龙一样,真奔石臼糊里去了。
        赵寡妇把梦讲给几个师傅听,一个师傅讲:“好梦。这不是有九条花水奔沙滩么?那就要做九个拱,九条龙出水就不挤了!”赵寡妇一口答应。可哪个造过九拱桥的呢?大家歇了手,乱哄哄一顿吵。这时河堤上有个挑鸡蛋的过路人喊起来:“你们偷懒呀!,要造九拱哩,九拱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哎,快来看噢!”有个工匠大声喊:“堤上一堆鸡蛋,不是有九个拱吗?”大家抬头看时,那挑鸡蛋的人早不见了,堤上果真留着一堆鸡蛋,码成一座九拱桥,顶上并排两只蛋,不宽不窄,正好由底下的蛋顶着不倒。赵寡妇晓得有名堂,就叫人照样子画,照样子做。
一造造了三年,粮不够吃了。
       赵寡妇就回娘家,跟爹爹傅公元借粮。傅公元是“一马打到高淳县,脚脚不踩人家田”的百万富豪。可他对女儿讲:“借粮可以,不过这桥造起来,姓赵还是姓傅呢?”“我嫁了赵家,不姓赵还姓傅?”傅公元讲:“这么办,桥造成功,刻字立碑,南边立我傅家的姓,北边立你赵家的姓好吗?”“这么说,你是不肯借了?”赵寡妇调过脸就走。回家路上,绕道来桥边看看,一个石匠门她:“傅家佬,没有借到粮啊?”“哎,你怎么晓得的?”石匠说:“不听人讲么。依我看,在你家吃了三年饭,没吃过一块锅巴,拿它出来当早饭不是蛮好?”工匠们个个赞成。
       赵寡妇咧嘴笑了:“好注意,家里倒是有三板仓锅巴,只要天天早上吃顿锅巴,粮就够啦。”
       没有菜吃了,工匠师傅就随手抓了刨花材撒到了河里,变成了许多刨花鱼。
       五个半月一过,桥就要完工了。赵寡妇听说造桥要有个灵魂顶梁,要死个人才行。就对工匠们说:“桥上梁那天,你们不要伤人啊!”
      “傅家佬,不伤人怎办?梁要顶呀!”
      “顶梁,我来!”
      “你------”
       预先看好日子,赵寡妇几天就吃素了。这天,她梳洗打扮后,一手拎灯笼,一手拎香纸篮子,直向桥上走去。
       赵寡妇一上桥,对面一头老母猪,也哼哼叫叫地上了桥。在一边等上梁的人看见了,忙跟赵寡妇讲:“你来了!”没等赵寡妇开口,老母猪也哼一声,一折腰陷下去,死了。原来老母猪是替人顶梁的,上梁的赶紧“喀嚓”一下,梁上上去了。
      “恭喜恭喜,桥完工了”
       赵寡妇转到桥底下,连烧三柱香和三刀纸。
       桥身好了要造栏杆。有个木匠师傅雕出个模子,赵寡妇一看,雕的两条龙活灵活现,讲:“就用它,就用它!”后来,桥栏杆上那两条“龙”,如同两支斩妖剑,上游在大的水下来都不怕。据说赵家三官庙有个穿山甲妖怪,从上游下来也不敢走蒲塘桥呐。       张、鲁两班神仙变的两个木匠和石匠,等桥造好,站在桥头跟大家打招呼:“各位师傅,三年零六个月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分手了!”讲着讲着人就不见了。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秦淮圈生活网的资讯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删除。
已有人点赞

0条评论

匿名发表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