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区无障碍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9月10日,江宁区创建国家“十三五”无障碍环境示范区省级核查工作汇报会召开,由省住建厅、省残联、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省核查组在听取书面汇报后,又前往实地体验江宁区无障碍环境,一致同意通过省级验收。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天,省核查组一行来到江宁区文靖路中前社区站台,只见一辆791路公交车缓缓驶来,公交车停靠站台后,后车门打开,司机从驾驶位下来,拉开暗藏在后车门踏板上的缓坡道,再上车帮助车上一位残疾人推动轮椅,缓步从坡道下来。中前社区公交站台还安装了盲文站牌,江宁区盲人协会主任李必忠告诉记者,有了盲文站牌,盲人就能享受无障碍出行。
在东山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门前有无障碍坡道,可供轮椅通过;大厅显眼位置放置了腋拐、轮椅等便民辅具;一楼拐角处有无障碍卫生间,座便器两侧设有标准化安全抓杆,厕位旁设有紧急呼叫装置。
江宁在信息交流无障碍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江宁区融媒体中心于2014年开办了手语新闻栏目,并在新闻节目中加配字幕;区政府网站设置了无障碍阅读功能,残疾人可通过辅助浏览、语音播报接收信息;“我的江宁”APP正在开发无障碍阅读功能。李必忠表示,残疾人在江宁出行、政务办理、就医、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务已越来越完善,基本可以实现“自由出入、方便出行”。
据统计,目前,江宁区已领取残疾人证的残疾人约2.6万人,占全市残疾人口的五分之一。近年来,江宁区不断健全完善无障碍城市政策标准体系,改建公共场所坡道1万余处,设置行进盲道16万米,城区多个红绿灯管制路口,安装了语音过街信号提示装置,公交站台均设置了盲文站牌和语音播报系统。目前,江宁区“理念、制度和器物”三维共建的无障碍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据悉,今年10月至11月,江宁区将迎来国家“十三五”无障碍环境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最终核查验收。